第七十九章 李敏之死(一)

猫绝笔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去小说网 www.57zw.net,最快更新暴君的伟大最新章节!

    杨广第三次征辽之后,大隋帝国突然就流传了一条“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这条谶言在隋末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名声。这不仅仅是因为隋末历史中李密、李渊、李轨均先后以之号令天下,当然最后只有李渊的成功应验了这句谶言;还有的就是有一场历史冤案与这条谶言的出现有关,那场冤案就是李敏之死。

    话说当这条谶言在大隋帝国上下流传的时候,作为皇帝的杨广有点担心帝国的未来杨家的统治了,但是又不能杀进天下所有姓李的人,于是他就在满朝文武中重点排查,最后李敏就被认为最有可能是谶言中取代杨氏统治的李姓,最后杨广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把李敏宗族32人处以死刑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敏冤案。

    为什么李敏会成为杨广最怀疑的对象呢,这是有原因的。其实当时在大隋帝国,最有权势的李姓除了李敏一家族外,还有李渊与李密家族,当然那个时候李密已经在亡命天涯。他们三个都是关陇贵族最原始的八大柱国十二大将军家族后人族辈。但是在当了杨广时期李密家族已经没落,后李密又参加了杨玄感的叛乱在那时已经亡命天涯;后来取代杨氏的李渊家族在那时也并是很露角;相对于没落的李密与尚未有势的李渊来说李敏家族则不同了。

    李敏的爷爷是北魏大臣李贤,李贤有一个弟弟李远是十二大将军之一,可以说他们家从北魏开始便是权势显赫。到了李敏的父亲这一代时,李敏的父亲李崇以父贤勋封乃乐县侯,后归顺杨坚被封为广宗郡公任幽州总管,在幽州总管任上抵抗突厥入侵的时候战死沙场,于是李敏继承父亲爵位。因为李崇死的时候,李敏还很小,杨坚便把他放在宫里养着。这让他与皇室很有关系。等到李敏成年之后,李敏娶了当时乐安公主的女儿宇文娥英,成为皇亲国戚。

    这隋朝的乐安公主就是杨坚的女儿杨丽华,杨丽华曾经是北周宣帝宇文贇的天元大皇后,宣帝死后又被儿子静帝尊奉为皇太后,杨坚取代北周后就从皇太后变成了公主。杨丽华的女儿宇文娥英,到了婚嫁的年龄时,其外祖父杨坚下旨为她选婿,奉皇帝的命令到弘圣宫聚集等待相女婿的贵公子弟,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人。作为母亲的杨丽华亲自在帷帐之中为女儿把关。最后外貌风流倜傥姿又善骑射、对歌舞管弦无不通解的李敏被杨丽华相中,选为女婿。杨坚可能觉得亏欠女儿,于是在李敏娶宇文娥英时假借一品的羽仪,其礼就如娶皇帝的女儿。

    后来在一次侍奉杨坚饮宴前。杨丽华打算为女婿向父亲要官,便事先对李敏说:“我把天下都给了皇上,只有一个女婿,我当为你求柱国之职。皇上如授你当别的官,你千万别致谢应承。”等到进见杨坚时,杨坚亲自弹琵琶。让李敏歌舞。杨坚十分高兴,对杨丽华说:“李敏现任何官?”杨丽华回答说:“他只不过是一个白丁罢了。”杨坚便很大方地对李敏说:“现在授你仪同之职。”仪同是五品,这已经是很高了,但是李敏不应承。杨坚只好再说:“不满你的意吗?现在授你开府。”开府是三品了。这李敏又不应承致谢。杨坚懂了,便说:“乐平公主对我有大功,我又何必对其女婿吝惜官职呢!现在授你柱国之职!”柱国是二品了,李敏这才舞蹈拜谢。

    到了杨广为皇帝是,李敏依然被杨广重用信任。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杨广第三次出征高句丽的时候,李敏被杨广任命为在后方督运粮草。这个位置曾是杨玄感做过的,但是杨玄感在这个位置上造反了。对于这个位置杨广在第三次的出征过程鉴于杨玄感的教训他只能把他交给自己绝对信任的大臣。于是李敏做上了这个责任重大的位置足见杨广对他的信任。

    虽然李敏做了皇亲国戚,而且深受皇帝的信任重用,但是李敏个人在当时的隋朝根本不突出。甚至比不上李渊,这与李敏几乎没有在地方上任职及没有在朝堂上任实职有关。然而李敏的家族却在大隋非常的突出,异常的显赫,因为李敏有一个叔爷爷李穆。

    如果要为隋初大臣地位排名的话,可能很多人都会认为做了二十年开国宰相的高颖肯定会排在首位,但是在隋史中真正排在第一位的却是李穆,即李敏的叔爷爷。

    李穆在北周末年的时候就进位上柱国食邑九千户,拜大左辅,实任并州总管。杨坚专权的时候,尉迟迥起兵反叛,曾派遣使招李穆。李穆锁拿其使,向杨坚交拿尉迟迥的书信。当时李穆的儿子李士荣,认为里穆镇守的并州乃是天下精兵说在处,就暗地里劝李穆反杨坚。李穆拒绝并派人向杨坚奉上十三环金带,这是天子之服饰。后来穆又以天命有在,密表劝进让杨坚登基称帝。后来杨坚打算做皇帝时,对远在并州的李穆下诏曰:“公既旧德,且又父党,敬惠来旨,义无有违。便以今月十三日恭膺天命。不久后李穆就来到长安,高兴之余的杨坚降坐礼之,拜李穆为太师,位列三公,并让他有赞拜不名的特权。而后李穆的子孙即使还在襁褓,悉拜仪同。据说当时李穆一家族在朝堂上上朝的人就有上百人,至于有官职的人那更是不可计数。李穆一家贵盛,当时无人能比。虽然李穆在开皇六年的时候就死了,但是他的子孙封爵任官的人依然很多,他的家族在隋朝依然强盛,风头盖过所有姓李的。李敏就是生在这样有着历史积累的权势大家族中。话说当”李氏当有天下“的这条谶言出现的时候,在杨广的目光扫过朝臣后,便发觉这个家族是最有实力即最有可能成为谶言里的李氏。本来被怀疑皇帝怀疑上了就不是什么好事,更郁闷的是这个家族的一个家伙的名字让本来无法认证的事情有了眉目,让虚无缥缈的事情视乎变得好像是那么回事了,他就是李敏的小名—洪儿。

    据说杨坚在位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做梦梦到了洪水淹冲大兴城(都城),当“李氏当有天下”这条谶言出现后,杨广就联想到父亲做的这个梦,他就把这个“洪水淹冲大兴城”理解为“洪儿推反隋朝”,很不幸运的是李敏有一个小名就叫做洪儿,于是家世和小名让他成为了谶言里那个姓李,最后李敏被莫名其妙的杀了,他的家族也因此被灭的差不多一干二净。

    就这样李敏的死成为一桩千古冤案,这一桩案子也成为杨广疑杀功臣的罪证。事实上,杨广杀李敏、李浑一家族几十口人绝对不是因为怀疑他们,因为当这条谶言出现之后,联想到李敏小名洪儿的杨广曾经特地找了他,叫他改名字以避忌讳。至于最后杨广还是痛下杀手那是在大臣宇文述的忽悠下,完全相信了李敏、李浑要造反才痛下杀手的。其实宇文述并不是要忽悠杨广而是要陷害李浑,因为李浑这家伙曾经狠狠的忽悠过他,所以他要报复李浑,而李敏只是宇文述报复李浑顺带的,又或者说是他报复的工具罢了。

    具体李浑怎么忽悠过宇文述,这还得从李穆的死讲起。李穆死前不仅有着太师等勋职,而且还有申国公的爵位,这爵位是可以世袭的。所以他一死,他的爵位按理就有他的大儿子继承。可是这李穆死的时候,他的大儿子李惇早已死了,于是李惇的儿子李筠以嫡孙的身份袭封祖父申国公之爵。李筠继承爵位在古代法理上是无可争辩的,所以李穆的其他在世儿子就算有什么想法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