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幕——好女人王凤莲

薇薇贺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去小说网 www.57zw.net,最快更新穿越上个世纪的塞北最新章节!

    她来到的这个地方是与地球世界平行的异时空。

    现在身处的这个山也叫贺兰山。

    被魂穿的女孩儿名字叫张芳琴,家住在石嘴子,是贺兰山脚下的一个小城市。

    这里也是隶属于西北沙漠戈壁滩,可因为西面儿有着巍巍贺兰山的阻挡,不但阻挡了大量的寒流,更是还狠狠地隔绝了大部分沙漠的侵袭。

    东边儿有着丰沛温柔和缓的黄河滋润灌溉,使得这里难得的成就了“塞上江南”的美名。

    因为是平行的时空,所以这一片难得的绿洲沃野,在历史上,也曾经是被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众多的北方少数民族所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

    这身后的巍巍贺兰山也是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座山脉在千百年以来,一次又一次的被迫目睹着农耕集团政权与游牧民族之间的生存之战。

    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永远不死不休,除非一方彻底湮灭。

    贺兰山也只能总是被迫与战争,悲壮和苍凉的字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人们也悲伤的称之为鬼山。多年来不停的苦战厮杀,一场又一场的残暴血腥,厮杀的双方自己都不知死去了多少雄壮威武的将士儿郎。

    这里又埋葬了多少人的爱恨情仇与国仇家恨。

    更不知这里飘荡着多少哀哀哭嚎却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哎。跑题了。呃,刚想的是啥?

    哦,女主张芳琴。小姑娘今年12岁,可是发育的却跟个八九岁的孩子一样。身处的时代呢,是跟地球上世纪60年代相同的时代。

    母亲王凤莲。曾育有一儿一女,因为受不了前夫的家暴,坚决离婚。

    后经人介绍,带着不到三岁的小芳琴,改嫁给了同村的技术工人木匠。

    木匠也是离异,育有一女。两人新婚不久后,祖国大时代的召唤,全国支援大西北。

    有技术的工人国家可以给分配房子,还有固定工资拿。

    这在祖祖辈辈在地里刨食的庄稼人看来,这无疑是妥妥地端上了国家的铁饭碗。

    木匠抛家舍业的处理好了祖产,收拾好家当,带领着父母,和健在的爷爷奶奶,一家子祖孙四代,都从老家陕西迁徙到了这个百废待兴,亟待建设的荒凉戈壁滩。

    想在陌生的土地上重新扎根,先前很艰难。更何况,整个大时代的国情,整体都很艰难。

    木匠算是技术工人,每月固定工资:34块钱。

    木匠的父母掏干净了变卖的家底,买了一个离木匠不远,带着小院子的小套间。

    爷爷奶奶跟父母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没跟木匠住。木匠每月发工资必定要先给父母交十块钱的养老钱,至于其他的开支无需他管。

    若是遇到意外或者什么大事件,具体情况具体再看。

    扎根的这几年,木匠陆陆续续又跟王凤莲生了三个丫头。

    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依旧认定家里只有儿子才能够顶门立户。

    木匠也是独子,家里只有一个妹妹,,所以木匠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也都期盼着他能有儿子,可偏偏事不从人愿。

    被人嘲笑绝户头子,暗中指指点点,让木匠常常有些抬不起头。

    王凤莲,为此也是着急上火。谁知道短短几年里拼了三胎,结果全是丫头片子,家里一下子一共五个闺女,常被人戏称为“五朵金花”。

    可在那个年月里这种话,是让人戳心窝子的事儿。

    当年的人哪里知道,这生男生女靠的全是男人的基因决定。

    所以王凤莲心里的压力巨大,街坊邻居,邻里之间难免总有会拌嘴吵架,可一吵架总会被人家指着鼻子,戳着心窝子的说:“你就是缺德事做多了,你家才是个绝户头子。”

    这让本就生性倔强。彪悍要强的王凤莲,常常豁出命去干架。遇到打不过的就满地打滚撒泼,必须要找领导告状撑腰,领导也是头疼不已。

    几次惨败下来。没得到任何人的同情,反而更遭耻笑。一时间,王凤莲在工人家属大院儿里名声极差。

    木匠算是个老实本分的人。

    手里的活儿干得不错,手底下还带着几个徒弟。

    他倒是从来不曾虐待过王凤莲带来的女儿,基本上与其他孩子一视同仁。

    孩子们到了该上学的年纪,他该送的都送去了。至于其他的关于衣食住行,教养孩子那方面,都交给王凤莲在管,毕竟家里都是闺女,他一个男人也不会教养。

    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那个时代还是很根深蒂固的。

    木匠每个月工资一发,除了交十块钱的养老钱,剩下的24块钱,一分不留的都交给王凤莲。

    粮食是国家每个月在粮本儿上定量供应的。

    木匠技术工人——35斤/月。

    王凤娇:——24斤/月

    (市民和十岁以上的孩子)

    (十岁以下的孩子)——6斤—18斤/月

    就这么一点儿的粮食哪里够吃?你想多买点,抱歉!你有钱都买不到。

    那时候全国人民都没有人能够吃,那年月,每个人都活的非常的艰难。

    说起来,作为主内的女主人,王凤莲确确实实是个了不起的好女人。她能干,要强,也顾家!

    为了能够尽可能的让一大家子吃饱常常是绞尽了脑汁,四下扒拉。

    王凤莲除了为男人传宗接代努力拼儿子外,几乎每天都得背着最小的孩子,洗衣服,做饭,收拾家务。

    到了挺着大肚子实在干不动活时,就给家人纳鞋底子,做鞋子,做衣服裤子。

    无论在什么身体情况下,若是能够接到一点打零工的活儿,比如:糊纸盒子,勾线手套什么的,只要能在家里干的,不影响她带孩子的活,

    哪怕是只挣个几分几毛钱,她也会接,从不放过。

    有时零工接不到活,王凤莲就怀里裹着最小的,背上再背着一个大点的,手里在拉着一个更大的,或者大的带着小的拉成一串串,孩子们都背着大大小小的竹筐子。

    跟着妈妈去外面的菜市场,煤渣堆,垃圾堆,翻取还能利用的各种物资。

    也许有人会问,为啥孩子不放在家里,让大的看着小的?

    非要背着抱着的,那能干啥活儿?

    谁能一生下来就吹口气能长大?

    那个都是小孩子,当年最大的孩子就是木匠带着的女儿也才5岁,还跟后妈不亲近。

    木匠的父母们,也在外面辛苦扒食,哪有时间经常帮他们带孩子。

    那时烧火做饭都是明火,往往一出门都要走好远。扒拉大半天才能捡到不多能用的东西,

    这么久不能在家,万一孩子磕到,摔倒,渴了,饿了,病了!穷人最经不起的就是意外。。任何意外也许都会是场灭顶之灾。所以,尽可能的都要放在眼前看着。。

    求邻居帮忙?谁家能有闲人,就算人家偶尔帮忙给你看着了,你怎么回礼呢?家里就是啥都不够才出去四处扒拉的,有东西能送人回礼就不用出去瞎忙活了!

    这么多年,王凤莲就是自己,背着,抱着,带着,拖着抚养孩子的同时也尽可能的为家里添补。

    王凤莲经常会去附近的菜市场捡菜叶子。当地的农民会把自家种的菜,拉到市场上售卖。

    当地的农民还是比较厚道和大气的,能有地种,在这个塞上江南的福地上,最起码还是能吃得饱的。

    像王凤莲她们这种挣扎陌生的城市里,没有土地,没有工作,没有文化的城市贫民,那是真过得不如当地农民好。

    有时遇到善良好心的农民,见她一个女人拖着这么多的孩子来捡菜叶子,也会松松手,给她扒点儿人还能凑合吃的菜叶子。

    有时遇到一些实在蔫儿吧,甚至坏了一半儿的菜或者水果,王凤娇也会半买半捡的,收拾回家。

    她在小小的院子里还养着两三只鸡,好一点的就做给家人吃,实在不行的,就可以喂鸡了。

    她也经常去焦化厂附近,煤渣堆上捡煤核。

    塞北的冬天特别的冷,冬季有漫长的五个月。

    家家户户每年的炭钱,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那个时候哪有什么煤气,天然气,就是夏天,也得要烧煤开火做饭。

    所以她就去那里捡那些还没有完全充分燃烧完的煤渣子。又细碎,又不禁烧的煤核儿。常常扒拉好几个小时也才能捡到小小半框。

    遇到垃圾堆,也要在里面翻翻捡捡,看看有没有能卖钱的瓶子,能点炉子破纸,或者好好洗洗还能凑合糊鞋底子的碎布头。

    总之,王凤莲是一个非常会过日子的女人,整日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她手里的活儿就从来没停过,王凤莲毕竟不是超人,只是一个拼尽全力,对抗着生活煎熬的女人。

    多年下来,她的背让孩子,让生活彻彻底底的压成了驼背。。。

    就是这样一个坚韧不拔,勤勤恳恳,老黄牛一样的女人。

    一个让黄蓉蓉都心生敬佩,无限怜惜的女人,居然是生生逼死了亲生女儿小芳芹的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