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牡丹觚(1)

凤定霄 / 著投票加入书签

爱去小说网 www.57zw.net,最快更新太宗文德传最新章节!

    2013年6月13日,室外气温三十度。

    豫西南小城鹰市,星华区新市大道北与凌云路交叉口西北角某单位家属院。

    星华小区七号楼二单元顶楼东户,一处78平方小三居里,位于东北向,夹在主阳台改成的厨房与占了西南角的卫生间中一间小小的卧室里。

    空调开得很低,23度。

    靠着朝北开的窗户,旧式席梦思床上铺着麻将席。躺在床上的人裹着一床厚冬被,沉沉睡着。

    光线很暗,尽管是早上九点多,但房间里唯一的窗户上却挂着冬天才用的深色厚窗帘。

    “还不快起?你小哥都打电话过来催了!”突然砰砰两声敲门响,一道地的方言口音在外大喊——

    喊的人是一家之主,也是咱们这故事的女主角,凤丹丹姑娘的妈。

    单位集资房的墙都薄得跟纸糊的也似。夸张点说,客厅有个针头线脑的掉下去,卧室里也能听见动静。

    所以就算凤丹丹想装听不见也没法,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坐起来。

    昨晚小哥大哥还有白叔他们仨喝酒喝到后半夜,她跟金满玉堂也足足陪到了两点多……

    老妈是真不知道还是装的?

    花了足足十分钟在老妈的催促声里穿好衣裳(其实就是套件大睡裙),趿着拖鞋慢吞吞地开门,她探头问:

    “啥时候打的?”

    老妈正在厨房里搨菜馍熬小米稀饭,听她问,竹蔑子挑着翻下电饼铛里的菜馍,头也不回地应了句:

    “十来分钟了!你给回个(电话)去!就是自己亲戚这也是上班嘞!瞅瞅你像啥样!几点了还懒在床上不起来……”

    “砰”地一声,老妈念叨声被关在门外,同时防止冷气外泄(老妈坚信要搨好菜馍就不能开冷气……奇怪的论点),她拿起手机开始找号码。

    “喂,哥?你找我呀?”

    凤丹丹一直说普通话,虽然号称不会说河南话,其实天天听怎么不会?

    只是现在不想说。至于为什么……刚开始是因为虚荣,后来,就真的不习惯说了。

    “还在睡吧?吵着你啦?”小哥的普通话比她更标准,并且语声温柔平和,甚至还有点儿柔似春风的味道在里面。

    “没……怎么,有活儿了?”

    她悄无声息地打个哈欠,一边到布衣柜里找衣服准备换。

    “嗯,昨天刚吃进的黄货(古玩行话,吃是买进,黄货就是真古玩),还是你最喜欢瞧的俏货(古玩行话,精美瓷器,珍品瓷器。)呢。

    你也过来看看吧?正好白叔说你想喝胡辣汤,一大早就起弄了,蒸的也是你最爱吃的香菇鸡肉包子。”

    听得满口流水的她,下意识地看看自己身高163,重达85公斤的身体,再想想老妈正在搨的菜馍……

    果断地,她答应了。

    就是要减肥也得吃饱了再说!

    挂电话,用刚才一倍半的速度换好外出的行头(其实就是运动短装加一双低跟人字拖,她胖,也穿不上别的衣裳。)拿好包开门扔句不吃早餐了去店里,就急冲冲地出去了。

    出小区门,过大马路,站牌边儿等了还没一分钟,39路车就来了。

    上了开了冷气的车,她长舒口气,投俩硬币进投币箱,就近坐在了靠南边儿的单个位子上。

    昨天端午,今儿头天上班,现在又是九点多,车人并不多。整个车厢就她跟另外三四个乘客,倒也清静。

    刚想戴上耳机想听点音乐,电话就来了,是大哥的号。

    “哥?”

    “哪儿呢?”

    “车上呢,刚上来。”

    “噢!净夜跟你说了?”

    “啊……说有活儿。什么货呀?看他激动得。”

    “你就快点儿来吧,这东西你一定得见见。”

    “到底什么呀?”

    “来你就知道了。对了,吃西瓜不?刚下楼我看路上有人卖西瓜,挺好。”

    “吃……不过冰箱不是坏了吗?”

    “今天早上我去买了个新的,下午就到……再说了傻丫头,那冰箱冰出来的东西哪儿有井里镇出来的好吃?你忘了家院子里那口井了?”

    “那行啊,我吃点。”

    ……

    啰嗦了会儿,她挂了电话。看着窗外风景。

    从家到店里所在的保东区国贸广场旁边的龙庭小区,整整是从东向西把鹰市给坐了一个对穿,所以至少得四十五分钟路程。

    其实大哥小哥也说要她跟着他们一起,就住龙庭算了。横竖房子大有的是卧室。再说离店也近。可她总觉得虽说是亲戚,毕竟之前没有怎么来往,再加上刚上班半个月还没帮什么忙呢,就住去人家不太好。

    没错,她是半月前才被大哥龙清辰,小哥凤净夜两个人找着帮忙的。

    说叫哥,其实他们仨辈份差很远。

    跟她同姓的小哥是她太叔爷(就是她太爷爷的亲弟弟,她爷爷的亲小叔)近四十上才得的宝贝独子。

    在这里,得解释下。凤家在当地是一姓一村的大族,加上凤丹丹太爷爷的爸爸是民国末年时期的大地主,妻妾有好几房。

    所以才会出现她太爷爷的爸爸在18岁上由正妻所出当老大的太爷爷,跟60整上最末一房五姨太所生的,年纪最小的太叔爷就错了42岁。(汗,好大的年龄差,好强的生产力……)

    总之,小哥凤净夜在同族兄弟里排行老九,跟最年长的凤丹丹的爷爷年纪相差快六十岁(再次感叹好大年龄差啊,好强生产力……)要说她该喊九叔公。可他不愿意,因为觉着只大两岁凭什么被喊老了?于是就被强迫着叫了小哥。

    叫了他小哥,跟凤净夜是姨表兄弟的龙清辰就得喊大哥。虽说姨表兄弟不同姓,但龙家村跟凤家村相距不过五里地,所以通婚也是很平常。谁也说不清龙清辰是不是就跟她真没一点儿血缘……

    所以,她只能也认下这个比她大三岁,比小哥大一岁的大哥。

    这一大一小两个哥哥挺能干。

    自小他们就是十里八村出名的聪明;年岁稍长就跟着各自父母一块儿迁居首都,定居下来做古玩生意,多年熏陶也颇得点儿名堂。

    于是长大后专业就都学了考古,然后理所当然地接了家里的生意。

    半月前,这两位家境不坏对凤丹丹来说基本上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哥哥,突然跟一个被老妈尊敬地称为白大哥的老爷子,还有两个分别叫金满玉堂的小伙计到了她们家,拎着一大堆礼物说要认认亲。

    为嘛?因为他们要在鹰市开店!

    奇怪了……这首都好好的潘家园子不呆,跑到鹰市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来开什么店?

    他们自有他们的理。

    据白叔说古玩这一行,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想赚钱只有一条路,就是找新窝儿——后来丹丹才知道,这新窝儿的意思,就是古玩行话里指还没被古玩商们开发的,世存很多宝贝的地域。

    鹰市有古应国墓这样的大窝(宝贝多的地方叫大窝),又是中国五大窑之中享誉内外的宋汝窑旧址;又临近几个大的风水墓葬群……

    最重要是因为1952年才建市,之后一直做为工业城市存在,从根本上来说,古文物保存是达到了最完美的天时,地利,人和三合一的境界。

    之所以不被重视是因为一直以来除建市后应王墓出了几件玉器青铜器外,就再没出过什么重器大器的原因。

    加上名满天下的汝瓷也没完器再出过土,台湾和南方各省的高仿品技术也更先进,高仿都不为世人认可,因此就失去了被深度发掘古玩这一行潜力的机会。

    不过对生意人来说,越是这样越有开发价值。

    所以大哥小哥就把新店定在鹰市最高档的住宅小区龙庭的商用门面底层商铺里,也是白叔朋友公司所承建销售的新盘小区所有商铺里,最靠近旁边鹰市古玩市场的地方。

    凤丹丹一直以来因为体型的原因没正经工作可做,加上年已三十迟迟没出嫁,急坏她妈,自己也烦透天天拼死累活地打工也只能拿个一千块,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情况。于是很痛快地答应一见她就特别喜欢,非叫她来帮忙的大哥小哥还有白叔,去他们店里帮忙。

    至少一个月三千五百的工资,是肯定有的。小哥这么说。

    老实说,刚开始她很高兴,不过进了店三天之后又开始害怕拿不着。

    为什么?

    开门三天,基本没什么人气。

    这店面很大,装修也是各种高端大气上档次。可开张头三天,就只在第一天见过三拨客人,还都是来闲逛的……

    这生意,能好么……

    不过很快她就不担心了。

    因为她发现这间名叫轩辕居的古玩铺,虽说行外几乎没人知道,而且行内也知之不甚详细,可却有很多看起来就相当有来头的大客户,甚至是行内一些名扬天下的古玩行老板们托了熟人,常常找着大哥小哥白叔甚至是玉堂金满他们来这里收宝。

    并且出手相当大方,基本上都是一叫盘子(卖主或者商家报价)就当场包起来(买主愿意当场成交,就会说请店主或者物主给包起来)了。

    最让她觉得安心的理由是,大哥小哥还有白叔甚至是金满玉堂两个人,似乎都在收货上相当有门路也有办法。

    基本上每隔两天就见他们请了(买古玩不叫买,叫请了)些连她这个完全的新伴子(店里的新人新伙计)都能看得出是好东西的大开门(这个大家应该知道,就是一眼就能看出是真货老东西的古董)抱进店里来,叫她入进店后面那个被金满他们俩叫成“龙宫宝库”的小仓库里。并且价格,也都低得惊人。

    另外,大哥常常在网上或者各处搜些海内外珍品图片,然后把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的详细参数和规格列印出来,交给擅长仿制的玉堂和金满制成高仿工艺品,然后挂上新仿高仿的牌子,摆在店里一个专柜里卖。

    说也奇怪,很多没人领的顾客,一进店直接就奔着这些明标着是新仿(新近仿制的古玩)货来。

    其中很多人还一脸“你们店里都是棒槌(不精于此道,完全不懂古玩的人)吗?居然把这么好的开门(真品古玩)当新仿,活该走宝(卖家把好东西当成次品或者是赝品卖,卖太亏了)让我捡了个大漏”……这样的表情,欢天喜地地掏钱,把可能是两个小伙计刚做出来不到三分钟的东西捧走……

    而且到了最近几天,不止他们,就是那些被认识小哥大哥或者是白叔,玉堂金满,甚至是太叔爷他们的人,或者是这些熟人领着来的客户们也对这些东西啧啧称奇。

    接着就会在按大哥小哥或者是白叔他们的建议下,包走一两件甚至三五件东西后,也会装成不在意地点着这些标了新仿或者是高仿牌子东西中的一件几件,甚至是全部,要来个一脚踢(一批货好坏,真赝一起收)……

    总之就是这样,她进这个店到现在半月了,客人真的不是很多,可生意却做得相当不错。

    最主要还是利润相当丰厚——

    出最多的货是那些新仿。平均下来一天至少三件出去。至于水头(利润)……

    就拿水头最小的石头仿(仿制古玉)来说,也在三成五到四成之间。

    也就说一件全店货品里最便宜的,叫盘子一个半指头(就是15000块人民币,一个指头指一百,一千,有时也是一万,看东西了)的,明嘉靖五蝠童子佩的新仿和田玉挂件,也能拿到最低五个指头多,就是5200块钱左右的水头。

    当然,在她看来,这跟这些东西料好工精,力求神形兼备,最主要是明打明地说透不欺瞒的经营风格有关。

    最近,那些真把这些高仿新仿当老货买回去的,大多数都回头来,告诉店里说得到了各种高人或者是专家的劝诫:

    东西是新仿不假,但能仿成这样的东西你才花了这么点钱……值了。

    甚至还开始有些专家高人跟着那些人来,当起了顾客了。

    当然,那些第二次来甚至是第三第四次来买高仿的人不再是鄙视的表情,而是一脸佩服了。

    甚至还有个江浙的古玩老板买了件高仿明代官造紫檀梳妆台之后,拐回来要挖制成这件东西的金满走的,结果被大哥拎着领子给扔了出去……

    咳咳,扯远了。总之,轩辕居的新仿生意真心不错。不过比新仿更赚钱的终究还是老货的交易。

    毕竟,那些熟人介绍来的客户嘴里说得最多的,就是轩辕居里的东西绝对打不了眼。而收这些东西的时候,小哥他们的成本,却是相当相当的低廉……

    因为这些走下去收荒(指下农村或者民间收到的古玩)得来的东西,都是在附近收到的。很多次,大哥小哥他们甚至是在收废品那里,用几乎是买块废铜烂铁的价钱,收到了这些宝贝。

    能不好吗?这生意。

    生意好了,做为一家古玩铺子,自然就得有个好仓库。

    没错,凤丹丹在这里就光管仓库和出入货。

    说管仓库,其实基本上就不用管,因为那个仓库实在太过安全。

    龙庭小区做为鹰市最高档的小区,所有底商店面都安排了一间小仓库,并且保全也好得出奇。

    但白叔那位朋友一听说是要拿来做古玩生意的,还是叫人又给做了几道防备。

    别的不说,单是这占地一百二十多平方的小仓库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儿,全给装上了直径十厘米粗,间距不过三厘米的精钢筋格栅板这一条,就足让那些有心人头疼不止了。再加上门上德国产的精工锁……一个词,安全。

    头回说让她来帮忙,大哥小哥白叔就当着她妈的面说明白了:东西绝对不会丢,她也根本不用操心。就是真丢了,那肯定也是有原因跟她没关系。

    所以她才敢在这儿干。不然满仓库没一件儿少得了一个指头数的宝贝,她怎么敢担这个责?

    就是大哥小哥他们说没事儿她也不敢呀!

    这样一来,她就等于是个闲职。入个货,出个货,再记个帐就能轻轻松松一个月拿三千五。

    这在平均工资两千,还得是很辛苦才能拿得到的鹰市里,是相当不错的收入了。

    再说大哥小哥对她也好得没点儿,店子开门十点,考虑到她家住得远,先是提议让她住在龙庭小区后属于白叔名下的房里被婉拒,于是索性就跟她说晚点儿来也没事。

    因此往往她来店里已经是十一点,东摸摸西碰碰一遍,第一件事就是吃午饭。接着饭后品尝下热爱茶艺和下厨的白叔整治的茶点,一边大家说会子闲话。

    喝完茶水吃完点心,关上店门,跟着回被称为“家里”的,白叔名下龙庭小区的跃层式大屋里,一开始就留给她的房间美美睡上一会。

    到了下午三点店门才真正拉开,她才会跟着大哥小哥白叔一块儿到店里来坐着,时不时帮些闲忙。

    最多的,还是在一边捣鼓着修复东西一边讲来历的小哥和白叔身边帮个下手,同时学点儿知识。

    这就是她平常的一天工作,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当然,做为培训一个新伴子的必要工作,每次店里搞到一些非常珍贵的老货,他们就一定会打电话叫丹丹过去开开眼……但这也正是她最喜欢的工作。

    因为她喜欢看这些有历史,有来头的东西,那种神秘感,是你完全想不到的。

    进轩辕居的半个月来,这已经是丹丹第四次被叫去开眼了。之前见的三次都是难得的宝贝。不知道这一次会是什么呢?

    她想着这些的时候,车子已经稳稳地停在了国贸广场前的公交站里。